1型过敏与3型过敏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程度的逐年加剧、生活方式和用药卫生的改变,过敏疾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全球流行率逐年升高,在英国30%的人受到过敏疾病的影响。在中国,过敏疾病也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从1960年的低于5%发展到目前的25%,人群中每4个人就有一个患有过敏疾病,成为真正的常见病,多发病。
过敏诊断的起源
早在1875年,人们就进行特异性过敏原的测定,目的时确定患者的致敏物,以便进行特异性治疗。最古老的方法是使患者直接暴露于可疑的致敏物或致敏环境,以观察患者的反应。例如Bostock和Wyman测试花粉症患者致敏花粉的方法是让患者直接吸入草类或豚草花粉,以观反应。Blackley用花粉在自己的前臂进行试验,引起了局部的瘙痒、红晕和肿胀反应。他于1880年报道了这一发现,从而奠定了I型变态反应皮肤试验的基础。
1966年,日本的石坂夫妇发现了IgE,导致对速发变态反应认识的一个飞跃。已经证明所谓的反应素实际上就是IgE。它属于亲细胞抗体。它与肥大细胞的结合导致恶劣致敏。这项发现带动了以确定患者特异性过敏原为目的的分析方法的发展,促进了过敏诊断工具的发展:检测患者血清中IgE抗体。
什么是过敏?
过敏疾病,也叫变态反应疾病,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过敏反应的分类:
Ⅰ型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Ⅰ型过敏反应在暴露于变应原后很快发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由肥大细胞和IgE介导。变应原进入体内,刺激单核吞噬系统,引起浆细胞反应,产生特异性IgE,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受体桥联,使这些细胞处于致敏状态。当致敏的肥大细胞再次暴露于致敏物质,则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介质,引起一系列的过敏症状。
Ⅰ型过敏反应的总IgE的测定:
IgE在血清中的含量很低,不能借助于一般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方法,需借助于敏感的指示物来测定,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捕获法。
引起总IgE水平上升的原因中,I型变态反应和肠道寄生虫病是最常见的原因。在排除肠道寄生虫病以后,总IgE水平上升时由I型变态反应引起的可能性就很大。另外,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定期检测总IgE也是随诊病情变化的有用指标。
总IgE的水平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正常值:80-100 IU/mL
<3岁 <20 IU/ml
6-20岁 <51 IU/ml
3-6岁 <35 IU/ml
>20岁 <100 IU/ml
特异性IgE的检测项目包括:
总IgE
吸入组:螨、蟑螂、霉菌混合、梧桐、榆树、葎草、艾蒿、豚草、猫毛、狗毛
食物组:小麦、花生、鸡蛋、大豆、牛奶、西红柿、鳕鱼、虾、蟹、坚果
特异性IgE结果分级:
相关过敏治疗建议:
1、3级以上高度过敏者,若临床症状严重(尤其见于吸入性过敏原者),建议进行脱敏治疗。
2、如果是食物过敏原阳性三级以下,而且是必需品,如患者为一岁以内儿童,牛奶过敏,而牛奶是儿童必需品。首先考虑根据临床症状治疗,如果临床治疗有效,不用避免摄入过敏原。如果临床治疗无效的话,再考虑避免摄入食物过敏原。
Ⅰ型过敏反应检测结果的临床解释
1、为什么患者过敏性症状明显,而检测结果则显示阴性?
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只有由IgE抗体介导的I型过敏反应才适合。如果是由其它三个类型的变态反应所致的过敏性疾病是不适用的,这时就会出现阴性结果。如Ⅲ型IgG介导的过敏反应,是隐匿型的过敏反应,临床很多慢性症状都和Ⅲ型过敏反应有关,需要检测IgG抗体。所以在临床上要结合病人症状,建议开展不同类型的检测。如果病人条件允许,可以建议其IgE和IgG同查。
参考文献-《Allergy.2001;56 Suppl 67:98-101.Skin manifestations in food allergy.》
2、为什么出现特异性IgE阴性而总IgE阳性?
总IgE的影响因素很多,不仅环境、性别、年龄、种族、检测方法会影响总IgE的值,一些非过敏性疾病也会引起总IgE的升高,如麻风、寄生虫感染、高IgE综合症等。另外过敏性疾病的病程以及患者的免疫状态都会影响总IgE的水平。排除掉非过敏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如果病人确实是过敏性体质,但因为过敏原有成百上千种,那患者的致敏原极有可能是所检测的过敏原之外的其他过敏原。
参考文献-《Robert J.Dockhorn,Clinical Studies of food allergy in infants and children,Annals of Allergy,1987:59:137-139》
3、为什么检测特异性IgE阳性而总IgE阴性?
这种情况很少见,但在检测中也是存在的。总IgE是指血清中所有IgE的总和,包括在检的所有特异性IgE和非在检的IgE。每种特异性IgE占总IgE的比重很低,故出现特异性IgE阳性并不一定总IgE也阳性。另外,机体刚经历完过敏激发状态,体内总IgE含量消耗较多,也有可能检测总IgE阴性。
参考文献-《Yoji likura,kenichi Akimoto,etc.Antigen SpecificIgG,IgG4,and IgE Antibodies :Measurement in Pregnant Mothers ,Their Cord Blood ,and Their Children.》
Ⅲ型迟发型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理论上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应当被消化到氨基酸、甘油和单糖水平,这样才能完全转化为能量提供人体所需,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个体体内环境的差异、酶缺乏等,很多食物无法被完全消化,它们以多肽或其它分子的形式进入肠道,在那里被机体当成外来物质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与不耐受食物分子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体内。
Ⅲ型IgG介导的过敏反应检测项目包括
7项:鸡蛋、牛奶、虾、鱼、大豆、牛肉、小麦
Ⅲ型迟发型过敏反应IgG结果分级
Ⅲ型迟发型过敏反应饮食建议:
1) 若阳性食物少,则所有检测到的阳性食物均“忌食”即可;
2) 若阳性食物多,则先将+2,+3的阳性食物“忌食”,+1阳性食物“轮替”;
3) 若阳性食物太多,则应在忌食的同时改变烹调习惯或调整饮食结构。
Ⅲ型迟发型过敏反应检测结果的临床解释
1、为什么前后1个月IgG检测结果不同了?
体内的食物特异性IgG水平是动态变化的,您经过第一次检测后,按照饮食指导进行干预,忌食阳性食物IgG水平将会随着体内的代谢活动逐渐下降,您再次进行检测,那检测结果是会发生改变的,这正反应了体内IgG水平变化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Dietary advice based on food-specific IgG Results ;Hardman and Hart,University of York,UK;Nutrition &Food Science,2007,Vol.37,lss.1,pp.16-23》
2、为什么要进行3-6个月的忌食期?
一般来说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的半衰期是3个月,3个月后体内的食物特异性IgG会随着体内代谢而下降。但也因人而异,对于体内代谢慢的患者,忌食期可延长到6个月。
参考文献—《Dietary advice based on food-specific IgGResults ;Hardman and Hart,University of York,UK;Nutrition &Food Science,2007,Vol.37,lss.1,pp.16-23》
3、为什么检测到很多阳性食物,但却没有临床症状?
每个人的耐受力不同,检测只能客观反应你现在体内食物特异性IgG的水平出现了异常,出现不耐受的几率很大。现在没有出现症状不能代表今后不出现症状,或者过去出现了不耐受的症状而您并没有观察到。如果您继续吃阳性食物,今后就很有可能出现食物不耐受的症状。建议不要做这样的尝试,因为食物不耐受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治疗的时间也会很长。
参考文献—《Young E ,Stoneham MD ,Petruckevitch A,Barton J ,Rona R .A population study of food intolerance .Lancet 1994;343;1127-30》
摘自检验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