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抗体与血栓发生
一、抗磷脂抗体诱发血栓的机制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ies, APL)是一类异质程度很高的自身抗体,主要以血浆中与带负电的磷脂相结合的蛋白质为靶抗原。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APL主要包括: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 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CL)、抗β2糖蛋白1(anti-β2-glycoprotein 1, anti-β2-GP1)抗体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nti-phosphatidylserine, aPS)。APL是血栓性疾病发病的独立风险因子。APL通过活化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常规筛查APL可以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二、抗磷脂抗体与血栓性疾病
近年来,大量的回溯性实验和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APL 在不同程度上提示血栓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病态妊娠以及抗磷脂综合征(AP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风险。APL 的常规筛查应用在心血管、神经、血液、呼吸、妇产、内分泌等科室,对于疾病诊断、风险提示和疾病预防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均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在普通人群健康体检中对心脑血管的预警也有巨大价值。
1、APL与易栓症
易栓症(Thrombophilia)是指存在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者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具有高血栓栓塞倾向。APS属于获得性易栓疾病,而APL抗体检测是APS诊断的必要条件(标志性抗体)。2012年发表在Arthritis & Rheumatism杂志上关于APS实验室诊断标准的国际共识指南建议,当LA、aCL 抗体IgM /IgG (aCL< 12 PL-Ig*-U/ml)以及抗β2-GP1抗体IgM/IgG(β2-GP1 < 20 RU/ml)均为阴性,但是临床仍高度怀疑APS时建议增加aCL和抗β2-GP1抗体的IgA检测。如果所有指标阴性,检测aPS抗体的IgG / IgM / IgA亚型(阳性:aPS ≥ 12 RU/ml),有助于APS疑似患者的诊断。
2、APL与脑血管疾病
许多研究表明,APL和血栓的形成有密切相关性,是导致各类血栓发生的高风险因素。APL造成血栓和栓塞可以发生在任何血管床,以静脉血栓或栓塞最为常见,如果血栓发生在动脉,则中枢神经系统最容易受累,常表现为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据报道,抗?2-BP1抗体IgA与aPS抗体IgG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风险因素。在神经系统中,APL阳性除了与偏头痛、休克、短暂性脑缺血等抗磷脂综合征的症状相关外,该指标可作为脑梗塞发作及复发的预测指标。在美国心脏协会/美国中风协会(AHA/ASA)的临床医师指南中,APL被认定为脑梗塞的风险因子之一。中国人群的研究显示aCL 抗体和血栓性脑梗死密切相关,在131例脑梗死患者中,年龄在34岁以下的12例患者aCL 抗体均阳性(≥12 PL-Ig*-U/ml)。同时还发现,多灶梗死的aCL 抗体阳性率为50.9%,较单灶梗死的阳性率明显增高。
3、APL与心血管疾病
对心内科来说,APL水平的筛查对冠心病、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狭窄、心内膜炎、瓣膜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排除年龄、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因素后,aCL(β2-GPI依赖)抗体阳性患者在未来15年内发生中风和心肌梗塞的风险较指标阴性患者要高出近2倍。高水平aCL抗体IgG(≥ 36 PL-IgG-U/ml)和低水平的aCL抗体IgM(12 -24 PL-IgM-U/ml)均为既往心肌梗死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心脏病)反复发作风险的预测因素。抗?2-BP1抗体IgG与青壮年冠状动脉钙化存在显著相关性,是冠状动脉硬化的风险因素。
4、APL与SLE的血栓风险
在SLE患者中,APL的检出率约为40%。在APL阳性的SLE患者中,近40%的人发生血栓,诊断为APS,这可视为SLE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美国风湿病协会(ACR)把APL列入了SLE的诊断标准。在SLE中,持续性中高滴度水平的aCL(≥24 PL-Ig*-U/ml)也大大增加了血栓的风险。抗?2-GP1抗体与血栓发生的相关性与aCL相仿。三、抗磷脂抗体的推荐检测人群
抗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适应症
– 反复发生血栓病变
– 50岁以下人群发生缺血性中风
– 50岁以下人群发生不明原因的静脉或动脉栓塞、非常见位置栓塞
– 抗磷脂综合征(APS)、SLE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并发血栓病变
– 反复流产或伴有病态妊娠
– 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
– 50岁以上人群的体检
抗心磷脂抗体和b2糖蛋白抗体适用科室及相应临床症状
抗磷脂抗体(APL)应用策略(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
– aCL抗体、抗?2-GP1抗体在IgG和IgM阴性时应检测抗体IgA亚型;
– 如果所有指标阴性,检测抗磷酯酰丝氨酸抗体(aPS)的IgG/IgM/IgA亚型,有助于APS疑似患者的诊断;
– aCL总抗体筛查对于SLE患者中继发APS的敏感性较低,建议初筛时同时检测aCL抗体IgG和IgM亚型;
– 22%的恶性APS患者中仅有抗?2-GP1IgA抗体阳性,而IgG和IgM型抗体均阴性。
– 高水平的aCLIgG抗体和低水平的aCLIgM抗体均为既往心肌梗死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心脏病)反复发作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 抗?2-GP1IgG抗体与青壮年冠状动脉钙化存在显著相关性,是冠状动脉硬化的风险因素。
– 心肌或大脑梗死后检出高浓度的抗心磷脂抗体预示出现其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率增高,也是梗死后病情和预后监测的指标。
– aCL 抗体、抗?2-GP1抗体和aPS抗体与脑血栓密切相关,已发现抗?2-GP1IgA抗体与aPSIgG抗体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aCLIgG抗体滴度>40GPL时,预示患者在短期内会有新的血栓形成。
– 反复流产患者中,aCL-IgG抗体、抗?2-GP1-IgG和IgM抗体、aPS-IgG抗体与其存在显著相关性。
– 有证据表明高浓度的抗心磷脂IgG 型抗体与血小板减少症高度相关,而高浓度的抗心磷脂IgM 型抗体和溶血性贫血高度相关。
摘自检验医学界